不要惹孩子的氣 - Russell & Joyce 喜宴上的致詞

June 06, 2024

The Great Commission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歌羅西書 3:21)

大家好! 各位是我們一家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有幸建立情誼的朋友和在主內一起成長的弟兄姊妹, 大家都有一把年紀了, 出個門不容易, 今天撥出時間來和我們分享 Russell 和 Joyce 結婚的喜悅, 這種盛情誠意讓我們點滴在心, 我們永遠難忘, 非常感謝! 基督徒的人生是做上帝的見證, 今天在這裏說的這些話, 也是我的一個見證, 謝謝大家耐心聽我說.

有位牧師常常為人證婚, 這位牧師喜歡問新人一個問題, What do you like about your future spouse? 他整理一下新郎新娘的回答, 新郎最常回答的是 Her eyes are so beautiful…. 新娘最常回答的則是 He makes me laugh, 牧師問這些問題得到莫大的樂趣, 但他被這些答案弄得啼笑皆非, 同樣的問題我們也會問我們的子女, 他們結婚的時候, 我們期盼的答案通常是門當戶對, 情投意合, 金童玉女等等令我們放心的說詞, 在我和各位分享 Russell 和 Joyce 給我的答案之先, 我先謝謝 Russell 和 Joyce, They are such a 乖孩子, 願意坐在這裏忍受我們用他們不懂的中文說他們的故事, Thank you, Russell and Joyce. Russell 和 Joyce 的姻緣除了情投意合之外, 是植基於他們對主耶穌基督的愛, 還有他們對 Great Commission 的負擔, Great Commission 中文稱為大使命, 就是耶穌的吩咐, 你們往普天下去, 傳福音給萬民聽.

Russell 要去做傳教士的決志, 尤其是去傳統回教文化是主流的中亞國家, 當然是一場家庭革命, 從他 2009 年去了 Peace Corp 在 Turkmenistan 土庫曼服務了 27 個月回來之後, 這個心志從來沒有動搖過, Ann 在的時候, 這件事一直是家裏隨時浮現的話題, 再過一個星期, Ann 就走了七年, 這七年變成我一個人面對.

你們都看過 Fiddler on the Roof 這部電影, 裏面 Tevya 這個可憐的老爸被他三個女兒折騰, 大女兒要他的 Permission 嫁給做裁縫的窮光蛋, 二女兒要他的 Blessing 去嫁給激進的革命份子, 三女兒跟外族通婚, 結了婚才來通知他, 我想現代的父母, 既沒有 Permission 的權利, 也不希望落入被通知的窘境, 我們面對兒女的人生決定, 只能用 Blessing 這個僅剩的資格來自我安慰了, 但是兒女不合我們心意的人生決定, 我們真得能從心底給他們 Blessing 嗎? 午夜夢迴, 我們能不唏噓不已, 心裏難過嗎?

我家的書架上有一本戴德生傳, 說的是英國基督教中國內地會創始人 James Hudson Taylor 的故事, 戴德生 1853 年開始去中國傳教, 最終留在中國落地生根, 一家四代都是在中國及台灣傳教, 戴德生的第五代孫戴繼宗 James Hudson Taylor IV 娶了台灣姑娘, 現在是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的院長, 戴繼宗中英文甚至台灣話都非常流利, 中文成語典故朗朗上口, 2021 年的 11 月我在台灣, 就去他的辦公室和他聊了一下, 戴繼宗常以他們家族的歷史鼓勵信徒做所謂跨文化 Cross Culture 的宣教工作, 聊著聊著, 我向他提起 Russell 獻身做傳教士的事情, 我說我覺得我是聖經裏的亞伯拉罕, 要把兒子宰了去送給上帝, 戴院長忽然間笑了出來, 他説兒子不是你的, 你沒有資格獻上你的兒子, 亞伯拉罕只是遵從上帝的命令做事, 他要我不要把事情無限放大, 他說這是單純的父與子之間的衝突與掙扎.

戴院長接著提聖經裏浪子回頭的故事, 這個故事傳統上都在講浪子, 但裏面的文字後半段講到父親如何對待兩個兒子, 對待回家的小兒子, 他殺豬宰羊, 歡樂慶祝, 又為小兒子披上袍子, 大兒子眼紅報怨, 這位父親回答他說, 兒啊, 你常和我同在, 我所有的都是你的, “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個父親對兩個兒子説話的口氣都是一樣的!”, 戴院長繼續說, 這個父親的口氣都充分展露父親對子女的愛, 愛自己的孩子天生自然, 我們做父母的只要去愛他們, 以這種愛做為與孩子們相處的根基, 孩子的任何人生決志, 我們就能以中文成語所說的, 以釋然於懷的心情來接受 (釋是解釋的釋, 懷懷抱的懷), 這樣的愛就讓我們找到神; 約翰一書說愛是從神來的, 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信仰雖然是每個人和上帝之間的事, 但愛卻連結所有的人, 肯定我們從神而生的信仰基礎, 孩子是上帝的產業, 也是獨立的個體, 我們做父母的只要扮演做父母的角色, 那就是愛他們, 釋懷這個詞很能夠解釋我與戴院長一席談之後這些年來的心情, 大家都是為人父母, 希望我這個分享能給大家做個參考.

聖經裏另外有一句話是 - 信與不信的不能同負一軛, 強調夫妻必須要有相同的信仰, 但是我的感受卻是後面這四個字 - 同負一軛, 軛這個字英文是 Yoke, 是跨放在牛或馬的肩頭上的木框, 讓兩隻牛或兩匹馬能夠整齊拉動後面的車輛, Russell 和 Joyce 的姻緣讓我想起這句話, 夫妻同心, 其利斷金, Russell 和 Joyce 是一對傳教士夫妻 Missionary Couple, 就聖經的話來說就是同負一軛做主工的人生伴侶, 做父親的為他們同負一軛的人生決志深深感動, 等一下我邀請大家在這裏舉杯祝福他們.

I have such joy serving the Lord , 是 Russell 常常說而我卻無法懂的話, 子非魚, 焉知魚之樂, 幾仟年前莊子說的這句話也許是很貼切的形容, 我很榮幸地邀請到 Russell 在信仰上的導師, 康郡福音教會的余萃平牧師, 等一下用 The Joy of Serving the Lord 為題為我們說一些話.

Joyce 結婚後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字 - 喜樂, 呆會兒大家離去的時候, Russell 和 Joyce 會在門口送您一份小禮物,是印有平安喜樂字様的茶杯墊, 感謝您每天飲茶喝咖啡的時候, 會想起這對傳教士夫妻, 感謝您用禱告托住他們的事工, 願上帝與他們同行, 願他們的擺上蒙神的祝福悅納, 現在我邀請大家在這裏舉杯祝福他們在天涯海角聖經中稱為地極的地方一起為主做工的日子, 願我有氣息的每一天都以釋懷的心情, 為上帝與他們同行禱告感恩.



Also in 2024 安可人生

紐約時報有個”傳統”

December 22, 2024

很多時候因爲讀了這些文章會嚐到一種過節的”快樂”感, 主要是因爲紐時標榜是自由派媒體 Liberal Media, 也鼓吹 Secular 政教分離的社會, 但過節時容許的論述卻又對信仰話題相當阿諛, 鼓吹福音的媒體很多, 但在紐時讀到類似文章, 卻有一種”痛快”感..

繼續閱讀

瓊瑤的"飄"

December 16, 2024

瓊瑤走了, 好像電影院的斷片, 斷片可以再等再接, 她的輕生卻告訴我們片子斷了, 永遠不會再接了, 讀了她的遺書, 我從椅子上站起來, 蹣跚地往電影院門口走去, 身形佝僂, 就這樣, 瓊瑤帶走了我的青春.

繼續閱讀

紐約時報有關瓊瑤的報導

December 09, 2024

She referred to herself as a spark and said that she had done her best to burn brightly. “Now, as the flame is about to fade,” she wrote, “I choose to depart gracefully in this way.”

她說自己是火花,已經盡力燃燒過。「如今,當火焰將熄之前,」她寫道,「我選擇這種方式,翩然歸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