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的紅棉餐廳

November 14, 2024


台北流行私房餐聚, 通常是 6 到 8 人在一家只招待預約客的餐廳享受主廚的私房菜, 我明年 (2025) 三月中起會在台北呆一陣子, 你如果也在, 請來報名參加, 我的首選是反送中律師陳淑莊開的紅棉餐廳, 以下是陳主廚的"大家好"!, 陳主廚的綽號是"風騷老闆娘". ➡️ 食家評論 ➡️ 訂位細節

大家好,我是陳淑莊。「紅棉」餐廳的主廚,香港來臺三年的新住民。我能成為一個廚師,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做為律師及議員,在香港,不容許我有時間下廚,況且,我有一位住在同區的老朋友,葉太太,她十分好客,長期提供晚餐,三菜一湯。她的先生下廚,我只能在旁觀看,然後吞口水感嘆。

可能以往吃得太好,搬來台灣居住,孑然獨處,最為思念的是香港味道。那天在電話中問葉太太,很想吃你們的食物呀,怎辦好呢?葉太太說,你在我們廚房看了這麽多年,是時候自己動手了。我大吃一驚。我... 我可以做廚師?她笑著回答,對食物有心有感情,肯下苦功,人人都可成為廚師。(編註: 電影 Ratatoulli 料理鼠王的名言如此説 - Anyone can cook, but only the fearless can be great", 反送中的精神在廚藝中發揮, 紅棉餐廳大有可為.)

他們倆說可以,我只能信。咬緊牙關,切破指頭,於是在三年之後的今天,有了「紅棉」,我亦穿上第一套廚師制服。

葉太姓楊,葉先生是香港大班樓的負責人,葉一南。真的,我在香港,實在沒機會下廚。





Also in 2024 安可人生

紐約時報有個”傳統”

December 22, 2024

很多時候因爲讀了這些文章會嚐到一種過節的”快樂”感, 主要是因爲紐時標榜是自由派媒體 Liberal Media, 也鼓吹 Secular 政教分離的社會, 但過節時容許的論述卻又對信仰話題相當阿諛, 鼓吹福音的媒體很多, 但在紐時讀到類似文章, 卻有一種”痛快”感..

繼續閱讀

瓊瑤的"飄"

December 16, 2024

瓊瑤走了, 好像電影院的斷片, 斷片可以再等再接, 她的輕生卻告訴我們片子斷了, 永遠不會再接了, 讀了她的遺書, 我從椅子上站起來, 蹣跚地往電影院門口走去, 身形佝僂, 就這樣, 瓊瑤帶走了我的青春.

繼續閱讀

紐約時報有關瓊瑤的報導

December 09, 2024

She referred to herself as a spark and said that she had done her best to burn brightly. “Now, as the flame is about to fade,” she wrote, “I choose to depart gracefully in this way.”

她說自己是火花,已經盡力燃燒過。「如今,當火焰將熄之前,」她寫道,「我選擇這種方式,翩然歸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