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婚禮上的一席話

November 27, 2024

這篇文章是 2013 年寫的, 收藏在這裏與您分享我嫁女兒的心境.

Mimi's Wedding

星期三的晚上,我開車送咪咪去試穿結婚禮服,她的伴娘馬小姐和安也一起來幫忙,咪咪穿上禮服,勾著我的手肘,1、2、3、4...我們就在店裏練習走紅毯,馬小姐和安不停地提醒我小心,不要踩到咪咪的禮服,我以為只是單純地當司機,沒有料到會有這個節目,心防崩潰,毫無原由地,走著走著,竟致熱淚盈眶,人生場景繁多,此時此景,銘刻在心,已是永恆的記憶。

也許,今晚就讓情緒決堤罷!我就來說些咪咪長大到結婚的一些故事,直到婚禮前,一些牽動心緖的小場景,仍在發生!謝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說些話,謝謝你們耐心地聆聽!

咪咪出生的那一天晚上,我們住的小公寓遭了小偷,我從醫院裏回到家,進了門,打開燈,發現家中一團凌亂,我疲倦之極,夜已深,躺下就睡,也沒想到看看到底小偷偷了些什麼東西,印象中只記得音響櫃裏有了個大黑洞,是原本放錄影機的地方,在今天,沒有竊賊會有興趣拿錄影機的,那些時候,一部錄影機要五佰美元,和現今的 iPad 同價。我等到從醫院接回安和小貝比咪咪,在回家的路上才和安提起這事;奇怪的是,我們一點都不沮喪,我們的懷中抱著咪咪這個小寶貝,我們的生命因她的到來即將有新的變動,安的手飾丟了不少,我的手錶也被偷了,但我們的記憶裏卻只有咪咪粉紅色的臉頰,和她安睡的模樣,我們鮮少提起這件事,直到今天。

美式足球舊金山四九人隊拿到第一個超級杯的那一年,我們搬到了矽谷,咪咪兩歲的時候,四九人隊拿下了第二個超級杯,那年,超級杯在史丹佛大學體育場打,我自然不會錯過,打開電視,我把咪咪抱在腿上看球賽,我隨手抓了一個桃子,咬了一口,往咪咪的嘴裏塞,桃子的蜜汁顯然很甜美,咪咪吸吮得非常快樂,我看球,她也不扭揑搗蛋,乖乖坐著,我們父女倆各得其所,和平相處;只是,每當球賽賽事緊張的時候,我忘情地揮舞我的手,把桃子揮離了咪咪的嘴,一直到緊張時刻過去,才將桃子塞回咪咪的嘴裏,這個時候,咪咪不停地發出..嗚、嗚、嗚、嗚..的聲音,身子不停地扭動;四九人隊羸了球賽,可是,那天下午,可憐的咪咪,倍受凌虐,卻無法抗議。

今天早晨,收音機放著路易阿姆斯壯的"這是個美好世界!" It’s a beautiful world!:

開頭是這樣說的:
我看到樹上有了新綠,玫瑰也開了!
他們恣意綻放,愉悅了我,也愉悅了你!
我對我自己說:這是個美好世界!

結尾這麼說:
我聽到嬰孩啼哭,我看著他們成長!
他們學到的將比我更多,更廣!
我對我自己說:這是個美好世界!

的確,這是個美好世界,今天是個美好的日子,早晨我下樓到旅館的餐廳吃早餐,親家王先生和親家母已經在那兒,王先生正結束他清晨的靈修,手上仍然拿著聖經,晨曦在他身旁映照,看過去真是一幅美好的圖像;我到煎餅枱前做煎餅,一位素昧平生的女士過來說:恭喜啊!今天是個大日子,是的,這個大日子有個美好的開始,我對我自己説; 我坐在窗邊,啜飲咖啡,旅館門口一部車停下來,咪咪的表姐小潔和她的先生走下車來,小潔小心地將後車門打開,她的先生慢慢地把後座的嬰兒椅提出來,裏面他們新出生的小女兒安詳地睡著,我想起當年從醫院接回咪咪的那一幕,恍如昨日,恍如昨日!安和她的姊姊們去花店拿花,我跟著去幫忙,回來的路上,我跟在她們後面,推著滿車的花,踽踽獨行,藍天清澈,天氣微涼,輕風拂上我的臉龎,好風如水,如水好風,這真是個美好世界,今天是個美好的一天。

有一種酒叫女兒紅,傳說很久以前,大家有個風俗,女兒一出生,家裏就釀新酒,把酒埋入土裏,要等到女兒結婚那天晚上,才挖出來和賓客分享;我們沒有遵從這個風俗,咪咪出生的時候,我們既沒有釀酒,也沒有在後院裏埋任何新酒,但女兒紅代表的是新娘父母的喜悅,我們嫁女兒的喜悅和釀埋新酒的那些家庭,其實是無分軒輊的,待會兒,我們一起擧杯祝福新人的時候,也許您多啜一口,就來體會香醇的女兒紅的滋味,也就是新娘父母的愉悅與安慰!

新娘新郞有一份小禮物給大家,請記得帶回去,這份小禮是一支不鏽鋼的小原子筆,很是耐用,因為它小,所以適合放在皮夾或皮包裏隨身攜帶,今天開始,讓我們大家用這支筆,寫一些回憶來和這對新人分享,生活就是不停地製造回憶,沒有回憶的生活是一張白紙,我們新的半子 - 頌恩,我們以最快樂的心情,打開我們的心門,歡迎你成為家庭的一份子,讓我們一起寫些美好的回憶,親家,親家母,謝謝你們帶大了這個美好的年輕人,現在他成了我們的兒子,讓我們一起來寫些回憶,紀錄我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謝謝各位,願 神祝福你們,現在讓我們擧杯祝願這對新人有個美好的未來!





Also in 2024 安可人生

紐約時報有個”傳統”

December 22, 2024

很多時候因爲讀了這些文章會嚐到一種過節的”快樂”感, 主要是因爲紐時標榜是自由派媒體 Liberal Media, 也鼓吹 Secular 政教分離的社會, 但過節時容許的論述卻又對信仰話題相當阿諛, 鼓吹福音的媒體很多, 但在紐時讀到類似文章, 卻有一種”痛快”感..

繼續閱讀

瓊瑤的"飄"

December 16, 2024

瓊瑤走了, 好像電影院的斷片, 斷片可以再等再接, 她的輕生卻告訴我們片子斷了, 永遠不會再接了, 讀了她的遺書, 我從椅子上站起來, 蹣跚地往電影院門口走去, 身形佝僂, 就這樣, 瓊瑤帶走了我的青春.

繼續閱讀

紐約時報有關瓊瑤的報導

December 09, 2024

She referred to herself as a spark and said that she had done her best to burn brightly. “Now, as the flame is about to fade,” she wrote, “I choose to depart gracefully in this way.”

她說自己是火花,已經盡力燃燒過。「如今,當火焰將熄之前,」她寫道,「我選擇這種方式,翩然歸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