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花布

October 18, 2024

台灣花布 - 台灣最美最豐沛的生活民情 (摘自花樣時代)

● 花布起源 :
花布,舊名被單布或花仔布,一種台灣的傳統印花裝飾布。出現在日治台灣時期,在1950年代至1960年隨著台灣紡織業的發達,開始大量製造,常使用來當成被單布或窗簾布使用。

在1970年代後,因為產量大、價格低,被視為廉價品,以及被批評過於傳統落後,這種印花棉布的生產數量大減。隨著台灣本土化運動的興起,在1990年後復興,被許多工業設計家及藝術家當成創作題材。其印花圖案多源自中國傳統常見吉祥圖案,如牡丹花、龍鳳呈祥等,顏色以大紅色及丹紅色為主,但也受到日本紋飾的影響,成為台灣特有的風格。

● 花布名字 :
因為深受台灣客家人族群的喜愛,台灣花布有時也被稱為客家花布,被認為是台灣客家文化的代表。但客家花布這個名稱可能造成誤導,因為台灣各族群都廣泛使用這種布料,其範圍並不僅限在台灣客家族群中;台灣客家人的傳統布料,是深藍色或藍黑色,也非台灣花布。

● 台灣花布歷史 :
台灣花布的圖樣,在日治台灣時期,由傳統布莊創造。在現代工業化生產印花棉布的技術由日本傳入後,台灣本土傳統布莊,開始利用這種技術來生產布料。

1946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1950年代至1960年代間,隨著台灣紡織業的發達,台灣花布被大量生產出來。

在解嚴後,台灣的藝術家,開始以台灣花布作為設計及創作的靈感來源。

● 客家花布與客家文化原來沒關係
而台灣花布的起源,其實與客家文化沒有直接關係,而是被台灣各族群廣泛使用。在網路上許多探討花布起源的文章中,表示因為客家人個性節儉,許多東西捨不得丟,各家不要的布料聚集起來,自然成了花花綠綠的用品,才讓花布成為客家的代表。

根據花樣工作室負責人陳宗萍在2013年接受採訪時表示「台灣傳統花布不等於客家花布,花布是特屬台灣地方才有的花樣特色,亦是台灣特有的文化情感。」雖然台灣傳統花布文化應由各族群所共享,並非單一特定族群使用的布料。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客委會大力推動宣傳下,台灣花布已經成為客家文化經典意象代表,對於花布文化的保存與延續功不可沒。

● 台灣花布圖案文化混種的創新紋樣
台灣花布圖案其實是「多元文化混種誕生出的印染設計」,主要受到「日本布料」及西洋「裝飾派藝術」影響。

台灣花布便是在不同文化借用及混種中誕生的創新紋樣。不僅保留了台灣原有文化,更混合了東西方視覺風格,成了具有獨特台灣奔放性格的花布圖案。而台灣花布圖騰,曾是許多台灣人生活用品上的圖案,更因此成了許多台灣人之間情感連結的文化共鳴。

      

● 從一床棉被單到 LV 台灣旗艦店

而這個看似有點俗豔、過時的圖案,卻在 2003 年有了命運的翻轉。隨著台灣主體意識抬頭,文建會在2003年開始尋找台灣文化代表色,台灣花布被選為台灣文化意象代表「台灣紅」,而藝術家林明弘透過對台灣花布的重新翻轉與詮釋,不僅讓台灣花布紋樣成了世界各地裝置藝術作品,更接連受到國際時尚品牌 Louis Vuitton 及 Chanel 的邀請,讓鮮豔大紅牡丹花搖身一變,成了國際品牌的溝通視覺符碼。2019年,台灣視覺設計師江孟芝,也以台灣客家花布為主題,讓紐約地鐵的車廂裡充滿著濃濃的台灣味。





Also in 2024 安可人生

紐約時報有個”傳統”

December 22, 2024

很多時候因爲讀了這些文章會嚐到一種過節的”快樂”感, 主要是因爲紐時標榜是自由派媒體 Liberal Media, 也鼓吹 Secular 政教分離的社會, 但過節時容許的論述卻又對信仰話題相當阿諛, 鼓吹福音的媒體很多, 但在紐時讀到類似文章, 卻有一種”痛快”感..

繼續閱讀

瓊瑤的"飄"

December 16, 2024

瓊瑤走了, 好像電影院的斷片, 斷片可以再等再接, 她的輕生卻告訴我們片子斷了, 永遠不會再接了, 讀了她的遺書, 我從椅子上站起來, 蹣跚地往電影院門口走去, 身形佝僂, 就這樣, 瓊瑤帶走了我的青春.

繼續閱讀

紐約時報有關瓊瑤的報導

December 09, 2024

She referred to herself as a spark and said that she had done her best to burn brightly. “Now, as the flame is about to fade,” she wrote, “I choose to depart gracefully in this way.”

她說自己是火花,已經盡力燃燒過。「如今,當火焰將熄之前,」她寫道,「我選擇這種方式,翩然歸去。」

繼續閱讀